【】这不仅是润双粉笔的挑战

时间:2025-08-11 04:07:44分类:娱乐

保健品或许不是解药粉笔的“解药”,真正的营收出路还在于回归教育本质,通过提供更优质的净利健品教育服务来赢得市场和用户的认可。这不仅是润双粉笔的挑战,也是跌保整个行业需要面对的共同课题。

“考公热”不断升温的不粉笔背景下,粉笔却迎来了至暗时刻。解药


图源:粉笔

2025年8月4日,营收教育培训企业粉笔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净利健品预计上半年营收不少于14.72亿元,润双较2024年同期的跌保16.30亿元减少不超9.7%;净利润不少于2.15亿元,较去年同期的不粉笔2.78亿元减少不超22.6%;经调整净利润不少于2.60亿元,较去年同期的解药3.49亿元减少不超25.5%。

针对为何营收和净利润双双大跌,营收粉笔无奈地表示,净利健品主要是因为中国招录类考试培训行业竞争激烈,导致培训业务销量下降。这一解释背后,透露出的是一家曾经风光无限的教育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

曾几何时,作为公考培训领域的领军企业,粉笔凭借极强的先发优势和精准的市场定位,在服务考公学员的赛道上斩获了亮眼业绩。然而,随着市场环境和竞争格局变化,粉笔的市场影响力被逐步蚕食。在此背景下,粉笔试图通过跨界布局保健品业务来寻找新的增长点,但所谓“隔行如隔山”,这一转型之路能否成功,仍存在诸多变数。

付费学员减少30%,粉笔的“镰刀”挥向讲师

作为一家成立于2015年的教育企业,粉笔主营业务是提供非学历职业教育及培训服务,并于2023年1月9日在港股成功上市。在上市初期,粉笔还能保持相对稳定的业绩表现,但2024年以来,市场环境的变化开始对其业务产生显著冲击。


图源:粉笔

从具体业务板块来看,粉笔的困境主要集中在核心培训业务上。2024年,除了小班培训课程外,粉笔其他课程产品收入同比均出现下滑。更为严重的是,作为公司收入支柱的大班培训课程付费人数从2023年的120万骤降至90万,降幅高达30%。这很大程度上反映出,粉笔对学员的吸引力急剧下滑。

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行业竞争格局激烈变化。一方面,中国招录类考试培训行业整体竞争日益激烈,传统培训机构之间的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天眼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在业、存续状态的公务员考试相关企业约为1150余家,其中仅2024年前十个月新增注册相关企业约为103家,同比上年增长23.3%。大量新兴机构涌入,使得市场竞争愈发激烈,无疑会给以公考培训为核心业务的粉笔带来巨大挑战。

对此,粉笔就无奈地表示,2024年业绩不佳,主要系“中国招录类考试培训行业竞争加剧,以及自媒体平台上的个体教师通过低价竞争在短期内抢占部分市场份额”。


图源:粉笔

面对学员流失和收入下滑的双重压力,粉笔不得不采取成本控制的措施,来维持财务平衡。财报显示,2024年,粉笔行政开支同比减少12.7%至4.114亿元;销售及营销开支减少6.4%至6.309亿元;研发开支同比减少12%至2.211亿元。


图源:粉笔

更为直观的是,成本控制直接反映在了人员配置上。2024年,粉笔员工总数减少至7177名,其中最为关键的讲师数量减少了199名。讲师作为教育培训机构的核心资产,其数量的减少无疑会对教学质量和学员体验产生负面影响,这也为粉笔未来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服务质量不佳,粉笔三年退款近7亿元

成本控制的直接后果,是服务质量的显著下降。在教育培训行业,服务质量往往是决定学员满意度和品牌口碑的关键因素,而粉笔在这一方面的表现令人担忧。


图源:黑猫投诉

通过对消费者投诉平台黑猫投诉的数据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到粉笔面临的服务质量问题。以“粉笔公考”“粉笔慧考”“粉笔四六级教育”为关键词在黑猫投诉平台搜索,投诉量分别达到1615条、713条、14条。这些投诉中,最为集中的问题包括客服态度恶劣、授课随意更换教师、存在霸王条款等。

客服态度问题反映的是公司内部管理和服务理念的缺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优质的客户服务往往是维系客户关系的重要纽带,而粉笔在这一方面的表现不尽如人意。授课教师的随意更换则直接影响了教学连续性和学员的学习体验,这对于依赖教学质量的培训机构而言,无疑是致命的。


图源:粉笔

服务质量问题不佳的直接后果,就是退款规模大幅增加。财报显示,2022年-2024年,粉笔的退款负债分别为2.75亿元、2.27亿元、1.74亿元,合计6.76亿元。虽然从数据上看,退款负债呈现下降趋势,但这很大程度上源于新增学员数量减少,意味着粉笔的基本盘正不断萎缩。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粉笔似乎已经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市场竞争力下降导致收入减少,为了维持利润而大力控制成本,成本控制又导致服务质量下降,服务质量下降进一步导致学员流失,最终形成了“竞争力走低-控制成本-服务质量不佳-学员出逃”的恶性循环。

这种循环的形成,不仅反映了粉笔在战略层面的短视,也暴露了其在企业管理和品牌建设方面的不足。在教育培训这样一个以口碑和品质为核心的行业中,一旦陷入这样的恶性循环,企业很难在短期内实现逆转。

跨界卖保健品,粉笔出师不利

面对核心业务的困境,粉笔开始寻求新的增长点。天眼查显示,2025年3月25日,粉笔母公司“北京粉笔蓝天科技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发生变更,新增了“食品销售(仅销售预包装食品);保健食品(预包装)销售;食品互联网销售(仅销售预包装食品)”等内容。

图源:天眼查

教培行业媒体《多知》报道称,早在3月7日,粉笔就已立项健康业务,并开始招聘营养师、健康管理师等专业人员。结合经营范围变更来看,粉笔似乎正计划通过进军保健品市场,平衡教培主业的下行压力。

然而,粉笔的保健品业务刚刚起步,就陷入了争议的泥潭。2025年3月20日,“粉笔科技”在社交媒体平台发布道歉信,承认其上架的鱼油产品存在宣传与标识差异的问题,并表示将给予消费者10倍现金补偿。这一事件不仅暴露了粉笔在新业务领域的经验不足,也反映出其在产品质量控制和合规经营方面的短板。

鱼油产品宣传与标识差异问题,在保健品行业中是一个相当严重的合规问题。根据相关法规,保健品的宣传内容必须与产品标识完全一致,任何夸大或虚假宣传都可能面临监管部门的处罚。粉笔作为一家刚刚进入保健品领域的企业,在产品上市初期就出现这样的问题,不仅会影响消费者对其产品的信任,也可能给公司带来法律风险。

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跨界经营保健品对粉笔而言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首先,保健品行业与教育培训行业在商业模式、营销策略、监管要求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教育培训更多依靠师资力量和教学质量,而保健品则更注重产品功效和品牌信任度。

其次,保健品市场的竞争同样激烈,市场上既有汤臣倍健、安利、善存等传统保健品巨头,也有众多新兴品牌。粉笔作为一家教育企业,在保健品领域缺乏品牌认知度和专业积淀,很难在短期内建立竞争优势。

而从资源配置的角度来看,粉笔在保健品业务上的投入,势必会分散其在核心培训业务上的注意力和资源。在当前培训业务已经面临严重困境的情况下,这种资源分散可能会进一步削弱公司的整体竞争力。

图源:百度

正因为对粉笔的未来缺乏信心,目前资本市场以开始谨慎看待其股票。截止2025年8月8日,粉笔股价仅为3.39港元/股,相较上市之处15港元/股左右的高点,缩水近80%。

图源:港交所

在此背景下,粉笔的股东正加速套现。2025年以来,腾讯四次减持粉笔,目前仅持有后者4.9%的股份,相较上市之初,下降9.23个百分点,距离“清仓”仅一步之遥。

图源:东方财富

事实上,不止机构股东,粉笔的高管也对公司的未来信心不足,大举套现。东方财富披露的数据显示,2025年以来,粉笔创始人/CEO张小龙、粉笔联合创始人/总裁魏亮、原粉笔非执行董事李鑫等高管均频频减持。

结语

粉笔当前面临的困境,既是行业变革的必然结果,也是企业自身战略和执行问题的体现。从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可以看出,公司正在经历一个艰难的调整期,营收和净利润的双双下滑反映出其在市场竞争中的被动地位。

跨界布局保健品业务的尝试,虽然展现了公司寻求新增长点的积极态度,但初期的挫折也暴露出其在新领域缺乏足够的准备和专业能力。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贸然进入陌生领域可能并非明智之举。

对于粉笔而言,当务之急是稳固核心业务的基本盘,通过技术创新、服务升级、模式优化等方式重新获得竞争优势。只有在主业稳定发展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成功拓展新的业务领域。

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看,粉笔的遭遇也为整个教育培训行业提供了重要启示: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必须保持战略定力,专注于核心竞争力的建设,同时积极拥抱技术变革,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保健品或许不是粉笔的“解药”,真正的出路还在于回归教育本质,通过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来赢得市场和用户的认可。这不仅是粉笔的挑战,也是整个行业需要面对的共同课题。

说明:所有图文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