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拓集团有限公司

富拓集团有限公司

【】在2025年7月一次公开交流中

时间:2025-08-03 21:51:40分类:百科

蔚来汽车董事长李斌公开发表了一个观点:“电池越大,李斌路破车越重,电池对马但换电模对马路的式最破坏越严重,安全隐患也越大。优解”暗示大众,李斌路破蔚来的电池对马但换电模换电模式才是更优解。

在2025年7月一次公开交流中,式最蔚来汽车董事长李斌抛出了一个十分有意思的优解观点:“电池越大,车越重,李斌路破对马路的电池对马但换电模破坏越严重,安全隐患也越大!式最”此言一出,优解瞬间引爆了汽车行业和舆论场,李斌路破他似乎在暗示大众,电池对马但换电模蔚来的式最换电模式才是更优解。

然而,在新能源汽车补能路径的十字路口,换电模式真的如李斌所言,是那个兼顾高效补能与基础设施保护的完美答案吗?蔚来倾力打造的换电“护城河”,在技术迭代与商业现实的夹击下,是否已露出弊端?

大电池对马路破坏大,李斌意在推广换电模式

蔚来150度电池包重量仅为575公斤,比100度电的电池组只重了25公斤。而常规超载6轴货车普遍载重80-120吨。市面上的全尺寸SUV、豪华轿车、电动SUV/皮卡、重型皮卡等车型也都普遍达到2-4吨重,对比李斌提出的“电池过大损坏道路”这一言论,似乎与这一众较重车型站在了对立面。

李斌直播发言的背后折射出的是蔚来对换电模式的执念,即能否在超充技术不断提速的压力下仍保持换电的速度优势。

换电模式具有快速补能、电池标准化、可分离产权等特点。可快速完成电能补充,解决充电耗时问题;标准化的电池便于统一生产、管理和更换;电池与车辆产权分离,还能降低购车成本和用户对电池衰减的担忧。

蔚来意图通过推广换电模式,对抗电池越做越大的发展趋势,在理论上可减少车辆自重,从而规避“压坏马路”的质疑。

李斌通过利用普通消费者对换电技术优势有限的感知,将换电模式在此巧妙包装为一种“社会责任解决方案”。“保护公共道路”的换电模式更具道德号召力,借此将技术路线转化为社会责任议题。

蔚来堪称换电“孤勇者”,去年亏损224亿元

蔚来在换电领域堪称“孤勇者”。截至2024年6月,蔚来已在全国布局超2400座换电站,累计换电次数突破4500万次,构建起全球最大用户专属换电网络。仅截止2023年11月,蔚来官方宣布已建设换电站数量2217座。根据3月21日蔚来发布的财报显示,2024年蔚来全年共营收657.32亿元,同比增长18.2%;全年交付量超过22万台,同比增长38.7%,毛利率提升至12%;但净利润亏损224.017亿元‌,同比增长8.1%‌。无论如何,短期内都难以显著改善蔚来财务状况。

然而,这份“重资产”的高投入能否换回高回报呢?

据蔚来官方透露,蔚来一代换电站建设成本约300万元,三代站和四代站下降至150万元左右。但其成本仍远超超充桩布设成本。而尽管在今年四月蔚来的换电次数达到了十分可观的7000万次,但面对庞大的建设与维护支出,盈利的速度能填补亏损的速度吗?

为破解困局,蔚来联合多家企业开展换电模式,先后与长安、吉利、江淮、奇瑞等车企达成换电合作协议,通过扩大用户基数分摊成本,提升网络效率。截至目前,蔚来已与31个合作伙伴签约,其中17家是大型国资企业,但未见比亚迪、上汽、长城等重量级车企身影。开放合作也面临着标准化统一、利益分配复杂、用户体验一致性等多重挑战。

5C电池强势崛起,蔚来换电护城河面临崩坏挑战

当蔚来埋头筑造换电高墙时,高压超充技术正在悄然颠覆补能效率的定义。

以宁德时代神行超充电池、理想5C电池为代表的超充方案,正迅速突破“充电焦虑”瓶颈:理想MEGA搭载5C麒麟电池,配合超充桩,实现充电12分钟内续航500公里;小鹏G6最高可支持280kw快充功率,最快可实现充电10分钟,增加300公里续航。

超充技术的突飞猛进,使得新能源汽车的补能速度近乎齐平传统燃油车的加油速度。在今年6月26日理想汽车全国首座穿梭式超级充电站——穿梭超充旗舰站正式投入运营。配备5C(520kW)和4C(360kW)超充桩,5C充电10分钟可补能500公里,独立供电避免分流。专人提供插拔枪支持,实现“即停即充”体验,同时结合光伏、储能,打造绿色补能站。占地4000㎡,含充电区、休息区等,提升用户体验。目前,理想超充站已超2500座,年底目标4000座,日均新增4座。在此重压下,蔚来“三分钟换电”的速度优势正悄然贬值。

不仅如此,超充网络的建设成本也显著低于换电站。据《科创板日报》报道,蔚来联合创始人、总裁秦力洪称,蔚来换电站单站成本约300万元,作为对比,特斯拉超充桩单桩成本约5万元,蔚来换电站单站成本是其60倍,显然超充桩更易形成规模化铺设。

技术壁垒的消融正动摇蔚来换电模式的根基。当800V高压平台和4C、5C超充电池日益成为中高端电动车的标配,用户对换电的依赖和需求可能自然衰减。蔚来以重金构筑的换电护城河,在技术洪流冲击下正显露出致命的弊端。

未来之路:换电的有限空间与蔚来的转型命题

换电模式是否已无存在价值?答案是否定的。在特定场景下,它仍具有不可替代性:

出租车、网约车等高频使用车辆,换电可最大化运营效率;对于无法安装私桩、电网扩容困难的小区,换电是可行替代方案;便于电池集中维护、梯次利用与回收,提升全生命周期价值。

然而,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迭代速度远超预期,尤其是高压超充技术的突破,正以摧枯拉朽之势改写“临界点”的定义。800V高压平台从概念走向量产普及,4C、5C乃至更高倍率超充电池的规模化应用,配合480kW甚至600kW以上超充桩的部署,正在将“充电一刻钟,续航数百公里”的体验变为现实。“接近燃油车加油速度”这一曾经遥不可及的目标,正被超充技术快速拉近。补能效率的竞赛规则,已从单纯的“绝对时间最短”,转向了综合考量“时间成本、便利性、网络覆盖密度和综合成本”的复杂维度。在这个新维度下,换电引以为傲的“3分钟”速度优势,其相对价值正在被急剧稀释——用户是否愿意为了节省那几分钟,而接受相对有限的换电站网络、潜在的排队等待、以及可能因电池新旧差异带来的续航不确定性?效率的天平开始微妙地倾斜。

所以,蔚来的换电模式能否成为大众市场主流补能方案是存疑的。其高昂成本、网络规模要求、与超充技术日益缩小的体验差距,都制约着蔚来的发展前景。

李斌抛出“大电池压坏马路”的言论,表面看是技术探讨,深层次则强烈折射出蔚来对换电模式核心价值正被动摇的深层焦虑。投资者对蔚来持续巨额亏损的担忧,核心也在于此:换电网络的巨大投入,其长期回报能否覆盖成本并支撑盈利?尤其是在超充替代性日益增强的背景下。

新能源汽车之间的终极竞争,本质是用户体验、效率和成本的综合较量。未来技术发展的趋势从不属于某个固化模式的依赖者,而是持续创新、敏锐洞察。蔚来能否在换电的“沉没成本”与超充的“未来浪潮”之间找到新的动态平衡点,在开放合作中重塑竞争力,将是决定其最终能否赢得这场“补能革命”的关键。

说明:所有图文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